1元理發(fā)店 剪掉的是頭發(fā) 剪不掉的是人情
當(dāng)下,1元錢能做什么?一份報紙、一個饅頭、一次打包費……對它的價值,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。
接到老朋友要來理發(fā)的電話,游淑君非常開心
但在大渡口區(qū)九宮廟街道九怡社區(qū),有一家存在20年之久的理發(fā)店。老板、店員始終都是一個人——今年69歲的游淑君。對于身體有殘疾,或是上了年紀(jì)的獨居老人,她一律只收取1元。顧客們都說,這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店,游孃孃給大家理發(fā),剪掉的是頭發(fā),剪不掉的是人情。
慢新聞-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鄭友/文 鐘志兵/圖
小店面
4日上午8點,幾經(jīng)打聽,重慶晚報記者終于找到這家有人情味的店——在一條小巷中,小得連當(dāng)?shù)鼐用穸冀胁怀雒謥怼?/p>
游淑君不僅有老顧客,也吸引了一些年輕人來剪發(fā)
小巷里有一座紅色房屋,建于上世紀(jì)90年代,原是重鋼托兒所所在地?,F(xiàn)在這里一字排開5間門面,游淑君的理發(fā)店位于第一間,沒有招牌,沒有店名,卷簾門已有銹跡,一張幾近散架的靠椅放置在卷簾門左側(cè)。
“這是‘信號燈’,如果放在外面,表示今天要營業(yè),反之亦然。”一位熟悉情況的居民主動給重慶晚報記者介紹。
10分鐘后,一位身著黑色針織T恤的老太,來到門前掏出鑰匙。她就是游淑君,看起比69歲的年齡要年輕不少。
“哐當(dāng)”一聲,店門打開。游淑君熱情地招呼:“進(jìn)來坐,就是店有點小。”
說“小”不是一句客套話,真的很小,6平方米。
鏡子、臺桌、吹風(fēng)……與理發(fā)相關(guān)的物件,幾乎占據(jù)店里大半位置,還有4張讓顧客排隊休息的方凳,剩下的地盤留給了升降椅和她理發(fā)時站的地方。
“小點沒得啥子,租金便宜,現(xiàn)在不到500元一個月,以前就100元多點。”游淑君笑呵呵地說。
老顧客
熟練地打開電熱水器,燒水,把毛巾消毒……游淑君有條不紊地做著準(zhǔn)備工作。
門外,已有顧客等候。轉(zhuǎn)過身,游淑君發(fā)現(xiàn)是一個熟悉的身影。
在九怡社區(qū),這個沒有招牌的“一元理發(fā)店”已歷經(jīng)20年歲月
“邱孃孃,你老人家今天啷個來了喲?”游淑君趕緊招呼:“快坐,快坐。”
除了記得這位顧客姓邱以外,游淑君還知道老人家今年83歲,在九宮廟住了大半輩子,前兩年才和孩子一起搬到九龍坡區(qū)楊家坪。
“差不多每次回大渡口,都是為了到游孃孃這里來理發(fā)。”得知重慶晚報記者正在采訪游淑君,邱老太主動介紹起來。
她說,每次都是自己搭乘公交車來,不想麻煩子女。在九宮廟車站下車后,穿過馬路,3分鐘不到,就來到陽明佳城小區(qū)旁的這條小巷。巷子還是原來的模樣,對在重鋼退休的邱老太來說,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親切。
“今天還是剪短么?”
“嗯。”
一問一答,簡潔明了。
邱老太坐下后,游淑君左手拿梳,右手上的推剪在頭發(fā)上熟練地游走,絲絲白發(fā)順著她的指尖往下落。
在為邱老太理發(fā)時,游淑君拿出了一把有些泛黑的木梳。
“這把梳子還沒舍得丟嗦?”
“這個店開業(yè)時就有了,當(dāng)時買成5元呢。跟了我20年,用著順手。”
這把舊木梳已跟隨游淑君20年,還在發(fā)揮余熱
重慶晚報記者這才注意到,邱老太所說的木梳,除了掉落一顆齒,骨架也已斷掉,用細(xì)鐵絲和木棒綁著。
邱老太說,現(xiàn)在自己住家樓下就有好幾家理發(fā)店,不嫌車程顛簸到這里來理發(fā),就是因為游孃孃的小店里,有一種在其他理發(fā)店里感受不到的情感。
游淑君的店里,除了木梳子,還有鏡子、坐凳、升降椅……,20年時間,都是如影隨形。
Copyright @ 2008-2020 m.g888726.cn 華夏財富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聯(lián)系郵箱:3960 2914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