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永久”是多久 保潔員趙永久用30年來詮釋
每月捐30%工資 花費18萬元捐助困難學(xué)子
20張榮譽證書,40多張收據(jù),30多年的堅持,18萬元的奉獻,見證、記錄了一個平凡人的無私與偉大。
他叫趙永久,今年58歲,做著一份保潔員的工作。收入微薄,還賣掉了唯一的住房,為的就是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學(xué)生。“我自己沒文化,遭了不少罪,我不希望孩子們跟我一樣。”趙永久說:“只要我還能捐一天,我就會一直捐下去。”
30多年捐助貧困學(xué)生18萬余元
第一次幫助貧困山區(qū)孩子的場景,趙永久還歷歷在目:“說起來也是緣分,我第一次捐助貧困孩子,還是從咱沈陽晚報上看到的困難學(xué)生的資料。”趙永久回憶說:“我還記得,那個孩子是沈陽大學(xué)的學(xué)生,一晃兒30多年都過去了。”當(dāng)時,趙永久每個月拿出50元幫他,直到他大學(xué)畢業(yè)。
如今,趙永久已由每個月資助50元變成200元,他告訴記者,每年他都會新增兩個資助的學(xué)生,因為每年都有兩個孩子畢業(yè),“只要我還能干,我就不能看著這些孩子不管。”
不僅是這些貧困孩子,在報紙上、電視上看見一些貧困家庭需要幫助,趙永久也會伸出援手,“雖然我不能幫助太多,但也得盡一份心。”本報多個困難家庭需要幫助的報道中,也有過趙永久的愛心。
30多年間,趙永久累計幫助40多個孩子,累計捐款超過了18萬元,甚至還賣掉了唯一的住房,一家三口住在公租房里。但是,每當(dāng)摩挲著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,趙永久心里總是泛起滿足和自豪。
2017年底,趙永久獲得了“遼寧好人”的稱號,這座金燦燦的獎杯,是老趙最最珍愛的寶貝。
小時候心里便埋下了慈善的種子
趙永久的善舉,并不是機緣巧合,而是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種子。趙永久告訴記者,在他15歲那年,父親因工傷去世,母親一時接受不了精神出現(xiàn)了問題。
“當(dāng)時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很無助。我家暖氣壞了,我就去找父親單位,叔叔們及時給我修上;媽媽經(jīng)常發(fā)病砸玻璃,大冬天屋里一點熱氣沒有,還是爸爸單位的同事給我們修好,讓我有個避風(fēng)的家。鄰居們看我一個孩子孤苦,就做好飯叫我去吃,或者直接把飯菜端我家里來。”從那時起,趙永久便決定以后也要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。
“我?guī)蛣e人,別人也幫我。”張永久說:“不光過去,現(xiàn)在我也總能感受到大家的溫暖。”趙永久告訴記者,前幾天,自己由于腸梗阻住院了,其間還遇見了危險的情況。“當(dāng)時老伴沒在身邊,多虧幾個年輕人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跑著去通知的醫(yī)生,算是救了我一命。”
“做好事不圖回報,但是,總能在不經(jīng)意的時候收到善意。我覺得生活不會虧待好人。”雖然生活的艱辛,將這個“小老頭”的身體磨礪得略顯蒼老、憔悴,但是他的眼睛里卻閃爍著堅毅、執(zhí)著的光芒。
家人從不理解到無條件支持
趙永久剛開始捐助孩子的時候,老伴并不理解。“我家條件一直都不算太好,還得去幫助別人,老伴特別反對,我怎么勸也不行。”后來,趙永久把老伴帶到了一個貧困山區(qū),看那里的孩子讀不起書,吃得也不好。“當(dāng)時老伴一下子就感慨了,以后就同意我去幫助別人了。”
說起對家人的虧欠,老趙久久無法釋懷的是女兒的一次經(jīng)歷。“女兒初中時作文獲得一等獎,但要去北京領(lǐng)獎,需要花費3000元,我說啥都沒讓去。”趙永久面露羞赧地說:“后來我讓組委會把獎杯獎狀直接郵我家。這3000元我能資助兩個孩子學(xué)費呢。”雖然當(dāng)時女兒沒少埋怨趙永久,但現(xiàn)在她也成了趙永久的小幫手,也喜歡幫助別人。
沈陽晚報、沈報融媒記者 蘇慧婷 攝影記者 沈生
Copyright @ 2008-2020 m.g888726.cn 華夏財富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聯(lián)系郵箱:3960 29142@qq.com